找到相关内容332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美国“钉子户”的当下启示

    公民的财产权不能自保。对此,必须高度警惕以集体利益的名义对个人利益的蚕食。   最后,面对美国最牛“钉子户”逼开发商更改大楼设计,应认识到,即使公共利益需要侵害个体权利,也只能在限制个体权利之选择权的同时,确保至少在公共视角下个体权利的其他内容不受侵害,也就是要确保对国家征用的公平合理补偿。这对当下社会来说,显得尤其重要。即使认为已经给予了当事人足够的补偿,也必须继续保持对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2/13243095254.html
  • 羞耻感功能论

      羞耻感是个体违背道德或感到个人无能时,基于是非观、善恶观、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指向自我的痛苦体验。它源于人对自身存在本质的自觉,其作用在于使人朝向高层次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存在意义而免于向低...基础。羞耻感是“良知起源的一个最重要的源泉”。   羞耻感是人的道德生生不息的推动力,它是激励人们“成为一个人,并尊敬他人为人”的一种内在力量。羞耻感的发生,在于个体道德自我中存在一个“理想我”,...

    李虹

    |教育|羞耻|做人|道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5001674184.html
  • 简析四圣谛的生死观

    了佛教在生死问题上的态度与立场,在于以解脱生死与了脱生死为第一要务,而不是仅仅从理论思辨的角度去分析与探讨生死的问题。因为佛法认为,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,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,如果把这种有限的人生与精力...四大苦空,五蕴无我,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,是心恶源,形为罪薮。如是观察,渐离生死。”②由此可知,佛教不仅以直视与直接面对生死问题为根本宗旨,还进一步分析了生死与人世苦海的关系,认为个体的生死构成了世间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13588936.html
  • 由生死苦难而发菩提心

    成为一个怎样的人,这包括了:追寻其人生价值/生命意义、在其社会位置上定位自己的“身份”或做什么职业/事业等等。如果这一部份的自我认同没有完成,其将感觉在“飘浮”、生活没有重心或角色混淆等等。个体也很可能会透过追求一些外在的欲乐来填补无所适从、闷闷或茫然的心灵。如果这一层次的自我认同完成了,个体对其应尽的社会责任、该扮演的社会角色,或所追寻的人生价值将趋于稳定、踏实。也就是个体将逐渐稳定步入相应于其...

    净 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5567061.html
  • 怀感恩 时时报恩

   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,我们任何生命个体的生存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的辛苦劳动,因此,任何个体离开社会都无法生存,更谈不上个体生命的完善。这就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仅仅独善其身,要追求个体生命的完善,必须...不仅包括前面提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,还包括佛教所说的无始以来个体与众生之间可能存在过的亲缘关系,因此,我们应该将所有的人都看作自己的亲人,时刻想着报答亲人的恩情。 同时,报众生恩还包含一切...

    华方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5756418.html
  • 感恩与报恩

    山山水水、林木花草乃至空气、能源等,我们就会自觉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,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认识到,生命个体的生存离不开各行各业人士的辛苦劳动,任何个体离开社会都无法生存,更谈不上个体生命的完善。这就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仅仅独善其身,要追求个体生命的完善,必须同时积极促进他人、全人类的共同完善,将个人生命的完善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之中。这样,我们就能常怀感恩之心,逐渐减少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3269982.html
  • 树立正确的信仰[中]

    学佛仪制及文化形态等等浅层事物中。  随意性,则表现为任意地、随意地、比喻地、拟人地方式,用来说明大地自然终极本体及其规律,把具象个体,与大地自然智慧利益本体进行角色互换。甚至取代有关大地自然之终极主体。随意摘用过去历史上学佛者的学佛心得及学说著作,作为解释、论证的归宿规律的依据,表现在信仰原则目标上的“方便论”。  大地自然的终极规律只有一个,作为一个从事立教,传教者的人类个体来说,尤其处于大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5848753.html
  • 佛教与现代社会——以缘起论为中心

    存在。现世的每一个个体,每一部分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,都要依赖于其他部分或他人才能存在并发挥作用。在现实生活中,人只是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生态关系网中的一点,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,并能给他人以普遍的关爱,促成世界和人类的和谐与持续发展,就显得至关重要。由缘起的关系可以推出人是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,但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,正是由于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。因此任何个体离开社会都...

    理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2939314.html
  • 现代心理学暗合中国禅

    发现了个体潜意识的奥秘,他毕生的工作就是探究个体潜意识。他的工作是在潜意识的深层寻找心灵的菩提树与明镜台。他的菩提树是“性本能”,他认为人的一切心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性。“明镜台”是他提出的潜意识结构,而...本质是空。意识与个体潜意识的分离是一种病,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分离也是一种病,惟有将意识、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融合,达成充分的沟通,病才会从根本意义上消失。   荣格的精神分析疗法,在根本意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2048649.html
  • 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歧与整合

      1、詹姆士与冯特。詹姆士和冯特都有“心理学之父”的美称,不过冯特主张从群体心理的视角研究宗教心理,而詹姆士主张研究个体宗教意识中的宗教经验。冯特认为,当宗教是一种社会产物时,不能够依据个人的宗教经验来解释“没有宗教历史就不能有宗教心理学”。而詹姆士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,借助个体的日记、手记、自传等材料,在个人经验资料和综合性资料的基础上,了解和分析个体的宗教感受和情绪体验的特征及其形式。  2...

    贾建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15985424.html